市场的更迭,让很多品牌不得不随之做出改变,而年轻人作为市场中的消费主力,也令品牌们抓住了“得年轻人得天下”的要点,当曾经的年轻客户步入中年,面对新生代的消费者,品牌又面临着年轻化的问题。正如人的成长一样,品牌的年轻化可以一扫疲态,抓住年轻人的市场。
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,品牌的年轻化必然不能轻信“经验主义”,而要考量新消费市场的特点,跟上时代发展,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。但,品牌的年轻化仅仅是将外在形象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“口味”吗?
流于表面的“年轻化”
许多品牌年轻化的失败,以及人们对于品牌年轻化的误解,都来自流于表面的“年轻化”。将logo改得更为时尚亮眼、包装更加炫酷,或是在利用二次元、黑科技、社交、段子等流行文化作为营销噱头,这些表面功夫,将年轻人想得太过简单。
很多品牌为了探求这批年轻消费者的需求,根据种种行为,为他们贴上了一系列标签,并依照着这些刻板化的标签来设计品牌年轻化策略。殊不知,这些标签只是对于消费市场的肤浅解读,年轻人喜好无常的表象下究竟有何共同特点,有何真实需求,是需要进行深入探讨进和理解的。
而在形成对年轻人这一群体的刻板认识后,品牌为了市场效应容易滑向另一种极端,即过度迎合年轻人,以至于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品牌特色,变得不伦不类。正如一个八十老汉穿着一身潮牌走上街头大跳热舞,必然会引来大批路人围观,但这样的改变即使能引发一时的话题,也难以让消费者理解。这种为了销量不惜向消费者“献媚”的做法不仅会让年轻人感到尴尬和油腻,更会让原本积累的老客户失望。
流于表面的“年轻化”,忽视了年轻人的真正所需,也忘却了品牌的初心,最终只会自讨苦吃。
这届年轻人究竟想要什么?
从年轻人一些典型的言行举止,可以洞察出这个市场的一些需求。
1. 追求品质、个性和新鲜感
物质丰富,消费同质化的年代,这一届年轻人吃喝玩乐样样不愁,对于生活有了更多新要求,个性、品质与新鲜感成为了他们的新追求。所以,为了凸显个性和新鲜感,他们乐于尝试一些小众、新奇的产品,而这种追求,并非仅靠外观包装盒设计来满足。比如,喜欢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除了喜欢评论内容外,更喜欢里面大量的小众原创音乐,而很多爱美的女孩子,电话号码列表 也开始大量购买来自希腊、波兰等小众国家生产的美妆个护产品。敢于尝试,敢于探索,这是年轻人消费的一大趋势。
此外,年轻人对于广告似乎已经形成了天然的免疫力,对于品牌的影响力也不以为意。选择小众品牌,不仅体现了他们追求新鲜感的一面,也展示了他们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效果的消费观。
2. 独立、时尚而又多元
这届年轻人的文化素养较高,包容并更具多元化的兴趣和涉猎,同时他们追求时尚并乐于创造流行文化。一个白天沉默寡言敲代码的程序员,很可能到了晚上就变成了摇滚乐队的主唱,而一个喜欢古典文学的文艺青年,在网络上或许是个二次元“鬼畜”爱好者,社会、网络的包容性,让年轻人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思维,敢于担当于对自己负责,并令其更具有多元的想法和创新能力。
在年轻人当中大受欢迎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,从一个提供番剧的二次元小站,到如今上亿日活的“泛二次元”视频网站,正是因为它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,而同时,新生代的创造力也让其成为了众多流行文化的源头。可见,每个年轻人都具有独特性,其喜好也更加难以捉摸。
3. 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自我
他们热爱社交,他们圈子广泛,但他们在现实中经常懒于出门疏于交际;物质丰富,消费选择多样,但经济的压力也令他们放弃反抗变得“佛系”。所以他们沉迷于二次元和综艺,热衷点外卖购买小家电,自给自足,成为足不出户的“肥宅。,面对生活,这个群体表现出脆弱和迷茫。
在成为消费主力的同时,年轻人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支柱,巨大的压力,让他们更加关注自我,更注重找寻“治愈”自我的方式,同时也削弱了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欲望。我们可以看到游戏市场的扩大,综艺节目的走红,短视频的兴起,美食和萌宠内容的火热,这些娱乐方式,组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业余生活。